2019年即将到来,吉利旗下的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也即将开始第一批产品交付。在一片事先声张的车市萧条面前,飞行汽车总算是一个兴奋点。不过,在Elon Musk看来,飞行汽车对缓解当前的交通压力帮助不大,满天飞的汽车反而会带来另一种焦虑。
Elon Musk认为,要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,就需要往立体空间思考,只不过比起“上天”,他更主张“入地”。12月19日,美国洛杉矶,一条高速隧道的通车给出了向下发展的思路。
1地铁还是太慢
1863年,全球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通车,这是人类第一次寻求地下空间发展以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,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,高度集中的通勤时间为城市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。地下铁路避免了地面建筑阻挡而产生的出行距离增加,比起汽车,地铁可以在短时间内运送更多的乘客。
全球地铁发展至今100余年,而中国发展了40年,有超过30个城市的100多条地铁线路在正常运行,总里程达4700公里,但即便如此,地面交通的拥堵不仅无法缓解、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。汽车保有率的逐年上涨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,而人们出行仍旧无法完全依赖地铁,也在说明地铁在解决点对点出行上的弊端。
作为一个公共交通工具,地铁在线路规划时必定要考虑人口密度、运营效率的问题,这也就决定了它只能满足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尽可能短的出行距离,而无法完全契合所有人的出行路线。
Elon Musk曾经在研究地下轨道交通的时候指出,地铁虽然有一个最高时速标准,但由于需要频繁的停站,实际上地铁的平均车速并不高,而且由于线路规划需要平衡出行需求和运行效率的问题,几乎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有超过10个站点,也就是说,对于大部分乘客来说,这些站点的停靠都是不必要的、浪费时间的。
因此,即便地铁网络在大城市里非常成熟,一些需要点对点出行的人还是只能选择开车。12月19日,美国Boring Company的第一条高速隧道正式通车,这条隧道的诞生正是来自于Elon Musk对地下交通巨大潜力的认可。
这条长度为43公里的地铁高速隧道与地铁最大差异有两点:第一,速度更快,时速可以做到241公里;第二,真正做到点对点运输,中间不停站。
2高速隧道诞生
这条在12月19日通车的高速隧道由the Boring Company建造,这家公司与特斯拉、Space X并列,Elon Musk担任CEO。两年前这一创意的诞生来自于Elon对地面交通的抱怨,高速隧道的建造在其后迅速开展。
这条长达43公里的高速隧道主要依靠一台名为Godot的二手盾构机和一个自主研发的Line-storm盾构机联合开挖而成,为了尽可能缩减成本,这条高速隧道的大小只有常规单程隧道的一半。直观来说,这条隧道只可以容纳一台车的单向行驶。在隧道开通的首次试运行中,Elon乘坐的是一台经过改装的Model X,将轮胎驱动换成一套可开合齿轮,使这台Model X类似于有轨电车。
在这条纯电力驱动的隧道里,这台Model X实现了时速241公里行驶。这一速度相当于中国高铁运行初期的常规时速,虽然只能在两个站点之间往返,但运行效率远高于地铁,对于通勤压力极高的地方来说,这样的点对点快速运输是一个颇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。
目前the Boring Company的订单里,除了机场与市中心以外、还有市区与体育场之间的隧道建设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隧道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通过一台升降电梯直达地面,占地面积大约为1-2个停车位,直接解决了地铁到站后需要一段较长步行距离的困扰,真正做到了点对点的高效通勤。
出于公共出行的需求,Elon将过去设想的隧道里通行私人汽车,改为运行一个类似车厢的透明胶囊,可以容纳数十人同时乘坐。事实上,Model X可以在这条隧道里自由切换为有轨运行,恰好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理想出行构思。
3地下交通潜力有多大?
如果未来Elon的魄力真能推动高速隧道发展为地下交通网络,那么至少它应该具有一定的覆盖率。
早前,这家建造高速隧道的Boring Company表示,已经得到授权可以在各个住宅中挖掘一个竖井,而这个竖井其实为了安装垂直电梯,直达地下50米的专用高速隧道。显然,这样的一个前期规划已经被否决,出于Elon的公平情怀。
不过,这不代表高速隧道的建设会避开居民区,事实上由于Boring Company的隧道挖掘工作过于“安静”,一些居民甚至在完工之后被通知参与商议才知道此事,而一些富人区的居民则因为更关注高速隧道的进展,早早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也许这只是民众对于洛杉矶地区这一地震高发地的担忧。当前Elon Musk设想的高速隧道用于公共交通,每人单程费用不到30美金,那么它将是一个极大程度上提高出行效率的工具。而且,the Boring Company成功将隧道建设的费用压缩,这成为了大规模建设的基础。
在2019年飞行汽车小范围量产交付之前,Elon Musk提早宣示了地下高速隧道的可行性。更早前他已经表达了对飞行汽车的不看好:受天气影响太大、噪音扰民、难以惠及更多人,这些因素都使得飞行汽车无法发展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工具,只能是部分人摆脱交通拥堵的另一种方式罢了。
但与此同时,在可预见的未来,地铁其实也只能是主要的地下交通方式,虽然高速隧道的通车说明了它的可行性,但如果要保证点对点的高效运行,城市中的隧道建设就会变得异常复杂,需要与城市规划进行大量协调。
往下寻求缓解交通压力的方式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广泛应用的可能性。也许当前最值得期待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尽快落地,至少可以解决人为的幽灵堵车问题。
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“雅斯顿”授权转载。